老百姓点赞!秦淮太平南路北片区进行“有机微更新”
发布时间:2020-12-23
通讯员 王岚供图
南报网讯(通讯员 王岚 记者 马道军)“这些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日,经过半年多的“匠心打造”,太平南路北片区整治出新初见成效,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
太平南路北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至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南至文昌巷,北至中山东路,占地面积约为17.2万平方米。
该片区建筑立面脏乱无序、涂料剥落、店招参差不齐。利济巷、东白菜园、新巷三条道路存在较多凹陷、块裂,非机动车乱停乱摆现象严重,阻碍交通流线。
2019年5月,建设方——秦淮区国资集团所属白房房屋报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太平南路北片区,整治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建筑立面整治工程,另一部分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当时,建设方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遵循城市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向“更低碳前进”,尝试“有机微更新”,给空间动一个“小手术”,就激活了整片区的活力。
经过7个月的努力,目前太平南路北片区整治已接近尾声,很多居民对整治出新的效果非常满意。
家住新巷新寓3号的张女士说,小区出新后不仅实现了“四统一”,外观变美了,更重要的是有些出新细节让大家感觉非常人性化。比如,人行道浇的都是透水混凝土,下雨时雨水直接往下渗,再也不会积水,不会把鞋子踩湿了。
家住东白菜园52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东白菜园31号和东白菜园52号中间的一条巷子,废弃的电线杆林立,空中拉的就像蜘蛛网一样,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这次,建设方用了“绣花”功夫,把网线入地、序化了,这条街巷一下子整洁、美观了很多。
据了解,在对太平南路北片区建筑立面整治出新、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建设方还充分挖掘了该片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
建设方介绍,西白菜园有一片民国建筑风貌区。这里曾住过北伐名将谭道源等历史名人,被誉为老白下的“颐和路”。此外,西白菜园民国建筑风貌区在不到1公里的风貌区内,包含了民国时期官商自建独栋西式住宅、小型私人房地产开发的近代联体住宅以及近代传统中式民居住宅等三种类型的 18 栋民国建筑遗产。为了增强建筑风貌的协调性,太平南路北片区也是按照近现代建筑风貌进行整治出新的。作为太平南路的辐射区域,这个风格与太平南路整治出新后的近现代建筑风貌又是一脉相承。
目前,太平南路北片区示范样板段——科巷商业街已经打造好。从利济巷入口至东白菜园入口内的门面房,建设方根据原有建筑造型,采用青砖白墙饰面,辅以拱门和回廊,将此区域打造成具有科巷文化历史特色的近现代商业街区。置身其中,静谧而美好,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据了解,未来这里将通过片区环境的提升、交通的完善以及业态的提升激活,打造成为一个集零售、餐饮、办公、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时尚生活旅游片区。